1、一般疏松
特征:在酸浸试片上表现为组织不致密,呈分散在整个截面上的暗点和空隙。暗点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空隙在放大镜下观察多为不规则的空洞或圆形针孔。暗点和空隙一般出现在粗大的树枝状晶主轴和各次轴之间,疏松区发暗而轴部发亮,当亮区和暗区的腐蚀程度差别不大时则不产生凹坑。
产生原因:钢液在凝固时,各结晶核心以树枝状晶形式长大。在树枝状晶主轴和各次轴之间存在着钢液凝固时产生的微空隙和析集一些低熔点组元、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这些微空隙和析集的物质经酸腐蚀后呈现组织疏松。
2、中心疏松
特征:在酸浸试片的中心部位呈集中分布的空隙和暗点,它和一般疏松的主要区别是空隙和暗点仅存在于试样的中心部位,而不是分散在整个截面上。
产生原因:钢液凝固时体积收缩引起的组织疏松及钢锭中心部位因最后凝固使气体析集和夹杂物聚集较为严重所致。
3、锭型偏析
特征:在酸浸试片上呈腐蚀较深的,并由暗点和空隙组成的、与原锭型横截面形状相似的框带,一般为方形。
产生原因:在钢锭结晶过程中由于结晶规律的影响,柱状晶区与中心等轴晶区交界处的成分偏析和杂质聚集所致。
4、斑点状偏析
特征:在酸浸试片上呈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暗色斑点。不论暗色斑点与气泡是否同时存在,这种暗色斑点统称斑点状偏析。当斑点分散分布在整个截面上时称为一般斑点状偏析;当斑点存在于试片边缘时称为边缘斑点状偏析。
产生原因:一般认为结晶条件不良,钢液在结晶过程中冷却较慢产生的成分偏析,当气体和夹杂物大量存在时,使斑点状偏析加重。
5、白亮带
特征:在酸浸试片上呈现抗腐蚀能力较强、组织致密的亮白色或浅白色框带。
产生原因:连铸坯在凝固过程中由于电磁搅拌不当,钢液凝固前沿温度梯度减小,凝固前沿富集溶质的钢液流出而形成白亮带。它是一种负偏析框带,连铸坯成材后仍有可能保留。
6、中心偏析
特征:在酸浸试片上的中心部位呈现腐蚀较深的暗斑,有时暗斑周围有灰白色带及疏松。
产生原因:钢液在凝固过程中,由于选分结晶的影响及连铸坯中心部位冷却较慢而造成的成分偏析。此缺陷成材后仍保留。
7、帽口偏析
特征:在酸浸试片的中心部位呈发暗的、易被腐蚀的金属区域。
产生原因:由于靠近帽口的部位含碳的保温填料对金属的增碳作用所致。
8、皮下气泡
特征:在酸浸试片上,于钢材(坯)的皮下呈分散或成簇分布的细长裂缝或椭圆形气孔。细长裂缝多垂直于钢材(坯)的表面。
产生原因:由于钢锭模内壁清理不良和保护渣不干燥等原因造成。
9、残余缩孔
特征:在酸浸试片的中心区域(多数情况)呈不规则的折皱裂缝或空洞,在其上或附近常伴有严重的疏松、夹杂物(夹渣)和成分偏析等。
产生原因:由于钢液在凝固时发生体积集中收缩而产生的缩孔并在热加工时因切除不尽而部分残留,有时也出现二次缩孔。
10、翻皮
特征:在酸浸试片上有的呈亮白色弯曲条带或不规则的暗黑线条,并在其上或周围有气孔和夹杂物;有的是由密集的空隙和夹杂物组成的条带。
产生原因:在浇注过程中表面氧化膜翻入钢液中,凝固前未能浮出所造成。
11、白点
特征:一般是在酸浸试片除边缘区域外的部位表现为锯齿形的细小发纹,呈放射状、同心圆形或不规则形态分布。在纵向断口上依其位向不同呈圆形或椭圆形亮点或细小裂缝。
产生原因:钢中氢含量高,经热加工变形后在冷却过程中由于应力而产生的裂缝。
12、轴心晶间裂缝
特征:此种缺陷一般出现于高合金不锈耐热钢(如 Cr5Mo、1Cr13)中,有时高合金结构钢(如 18Cr2Ni4WA)也常出现。在酸浸试片上呈三岔或多岔的、曲折、细小、由坯料轴心向各方取向的蜘蛛网形的条纹。
13、内部气泡
特征:在酸浸试片上呈直线或弯曲状的长度不等的裂缝,其内壁较为光滑,有的伴有微小可见夹杂物。
产生原因:由于钢中含有较多气体所致。
14、非金属夹杂物及夹渣
特征:在酸浸试片上呈不同形状和颜色的颗粒。
产生原因:冶炼或浇注系统的耐火材料或脏物进入并留在钢液中所致。
15、异非金属夹杂物
特征:在酸浸试片上颜色与基体组织不同,无一定形状的金属块,有的与基体组织有明显界限,有的界限不清。
产生原因:由于冶炼操作不当,合金料未完全熔化或浇注系统中掉入异金属所致。
东莞中瑞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有设备完善的金相实验室,可做金相检测、碳硫分析、失效分析等检测,工作人员拥有近10的检测经验,欢迎前来咨询参观。